2017年4月29日下午,作为西安美术馆国际交流项目之一的“新西兰:叙事的比较级”作品展在西安美术馆开幕。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贺丹,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王志刚,第四军医大学文化部部长、培华艺术学院院长杨志勇,西安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吴树农,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系主任王檬檬,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美术评论家杨兵,崔振宽美术馆理事长崔迅,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等出席开幕式。西安美术馆执行馆长白茜主持开幕式。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贺丹致辞
西安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就致力于国际上不同区域艺术生态的交流与碰撞,先后与多个国家联合举办国际交流项目展。本次展览主要展出来自新西兰的16位艺术家和来自西安的9位艺术家的共48件作品。其中新西兰艺术家作品28件,西安艺术家作品20件,其中包含:影像、摄影、影像装置、雕塑、声音等艺术形式,力求立体地呈现艺术家对本区域自然境遇和艺术生态的真实感受,再现不同地域艺术环境的差异,进而产生文学叙述层面上的表达、比较和碰撞,让艺术家彼此和观者去感性地体会西安和汉密尔顿两地不同或接近的艺术气质。
策展人丁奋起致辞
展览缘起于新西兰艺术家Tim Croucher 4年前来到中国的文化猎奇,以及谢晋宇教授和策展人在新西兰的"游山玩水"。新西兰籍参展艺术家都来自国立怀卡托理工学院、策展方是新西兰怀卡托美术馆与中国成都蓝顶美术馆的驻馆策展人联合策展、新西兰策展人Leafa Wilson提出“生态”这一策展主题。策展人在论及展览目的时说,世界大同的展览,与其非要在艺术本体之内讨论其学术价值,不如放松身心,像感受新西兰本真的自然力量一般,去感性地体会西安和汉密尔顿两地不同或接近的艺术气质。
新西兰方参展艺术家代表GarethWilliams致辞
新西兰的人物风貌大不相同(北岛和南岛的自然景观地质构造,毛利土著,萨摩人,荷兰和其他欧洲移民多元,河边东倒西歪树木的长法,房子的造型等等),然而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面貌,围绕环保的主题展开。或许策展人Leafa Wilson认为主题已经不甚重要,真实地还原艺术家的感受会让展览更加地直观。
中方参展艺术家代表姚志辉致辞
新西兰经济结构和产能配置禁止开采本国的煤矿,因此从煤炭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山西进口,以用作其工业动力的主要来源,最终再将生产出的所谓纯天然农牧产品销售给中国人。这种双重的"浪费"引发了艺术家的思考甚至焦虑,在汉密尔顿与艺术家交流期间,很多人对环境的担忧同样发自内心。相反,现实中的中国人及其生活是那么地雷同,以至于西方人初来乍到很难分清路人甲乙丙丁。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却如自由搏击一般,各有各的路数。毕竟中国正处于变革演化的社会进程之中,艺术家所面对的课题和创作的着眼点关注自然主义的话题,但又不止于自然和生态。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致答谢词并宣布展览开幕
作品在展厅的集结构成了一个视觉的文本,这是阅读理解展览的基础。然而地缘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差异,使得西安与汉密尔顿的艺术样式彼此区别,并且缺乏直接的相互影响或语言上的逻辑关联。作品在同一时空现场的并置只是提供了该视觉文本"平行研究"的范式,并在此意义之下产生具体作品相互比较的语义关联。
西安美术馆执行馆长白茜主持并翻译开幕仪式
展览从成都到西安,新西兰艺术家将会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更加“高古”的中国城市面貌和文化特色。“自见者不明”,文化交往中的他者视角,借给自我一双眼睛,从另一个角度看清自己。
开幕现场
嘉宾合影
展览截止到5月14日。
展览现场
(摄影/刘红昌 使用图片请获得授权)
展览时间/
4月29日 —— 5月14日
展览地点/
西安美术馆1号展厅